|
马上注册,了解客家文化,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福建客家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秀篆客家的社会经济和民俗文化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的西北部,距县城南诏镇62公里,系闽粤两省、饶平、平和、诏安三县的结合部;西与广东省饶平县茂芝镇、铙洋镇、建饶镇相邻;北与饶平县上善镇、平和县九峰镇相接;东边是平和大溪镇、本县的官陂镇;南边是赤竹坪林场、霞葛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可耕地2.2225万亩,园地1.2188万亩,山林地12.2558万亩。
清康熙33年(1694年)编印的《诏安县志》载:“诏安县山当闽封之极南,控引潮粤,其山多雄亘,自五岭龙门九牙山来,至大峰再立祖山,大峰之西出县治者曰小篆山。俗曰:犁头山嵯峨高大,为县龙之祖,丛险盘纡可当要害。”
秀篆镇四面环山,是诏安县龙之祖山的犁头岽其海拔1076米,位于秀篆的西边,东边的龙伞岽海拔1152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北面八仙座山海拔1025米是第三高峰。秀篆境内共有山峰大小46座,连结组合成“篆”字,错落有序:崛龙的龙背岗(又叫望田岽)、汗伯田、与上洋的鸡琴岽连成竹字头;座东坑、三角塘、大笼岽、坑头笔尖峰连至狮子牙山组成豕字骨;左伸有福州岽、彩山、玉章寮、犁头岽、铁山、九华岭;右延有八仙座山、龙伞岽、黄麻凹、犁壁石、大山背、閤路坪。秀篆山川秀丽,有一位测绘师,登上秀篆堀龙望田岽,这个闽粤两省,诏安、平和、饶平三县交汇点,往下远眺整个秀篆山脉纵横交错,峰峦连绵起伏,那溪流、村庄交织在一起,象是镶嵌在大地上绚丽多彩的篆布,俗叫小篆山,一贯用文字书写为秀篆。
秀篆境内整个地势是西北向东南倾斜,有两条水系连结所有的村庄。西边是发源于崛龙麻坪里、栏泥洋的秀篆溪,流经东径、埔坪、焕塘、北坑、顶安、陈龙、寨坪;东边是发源于隔背长寮的青山溪,流经石东、乾东、青龙山。两条水在河美汇合,注入岭下溪水库,流经霞葛与发源于平和大溪、官陂的东溪水汇合,再流经太平镇、西潭乡、南诏镇、桥东镇,流入宫口湾。
秀篆总人口4万多(至2005年底是42200人),全都讲客家话。大部分是依山傍水住在秀篆溪、青山溪两条水系的山谷小盆地里。其海拔大都在225---350米之间,共划分为17个行政村,具体是石示 岭、河美、寨坪、青龙山、乾东、石东、隔背、陈龙、顶安、北坑、焕塘、彩山、埔坪、注湖、东径、堀龙、上洋。诏安县清康熙年间,编写的《诏安县志》里建置志:秀篆是二都六社之一(六社:即秀篆社、官陂社、南陂社、金溪社、九甲社、四甲社)。秀篆社旧设团长四人,不设约正。至民国编印《诏安县志》 建置志之十五,写明秀篆属于二都九图秀篆区,下设四个保:即河尾保(石示 岭、河美、寨坪)、石麻保(青龙山、乾东、石东、隔背)、埔坪保(埔坪、东径、堀龙、上潭、注湖)、黄祠保(陈龙、顶安、北坑、焕塘、彩山)。至1945年6月秀篆划成九保、一百二十八甲。九保:即寨河、青山、隔背、龙潭、顶坑、陈北、塘前、埔坪、堀盘。1950年秀篆与官陂、霞葛合并为诏安县第六区。1955年秀篆划为诏安县第九区。1959年成立秀篆公社,1984年设立秀篆乡,1992年改为秀篆镇。(李应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