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2 1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盛衍堂平石楼祖祠记
平石祖祠乃三世祖昆仲共创于明嘉靖初年,座落诏安县二都秀篆社漳溪坝头地。
奇彦公谱录其源为“……先为大厦创立,其规模非定之于人。而实启之于神;传之古老闻之先人,谓我宗武公真心祀神,得神佑日,法朱晚姑甚是威灵,视之炉中遂累灰成字,道其座向,详其阔狭,分分明明,了若指掌,祖乃从而作之……”。
祖祠坐甲向庚兼卯庚寅分金,楼门外卯兼申七分,巍峨堂皇,门匾行书《平石楼盛衍堂》字样,至乾隆壬午(1762年)修牌字始易《盘石楼》,太原平石之始基也。明末清初顺治乙酉年(1645年),时淹乱未定,祠为盗焚,戊子年(1648年)众叔侄聘名师复之,康熙壬午年(1702年)又增筑栋宇,不料于乙酉年(1705年)十一月廿五日夜五更时分,无名火起,刹时全祠波及,内人纷纷大乱,急于门楼关锁不得遽开,危急之际,幸仲睿妈独于慌乱中破锁而出,其人丁无损,是天庇吾族也。及至丁亥(1707年)乃鸠工再造,一依旧制,至戊子(1708年)换厅石,至丙午(1726年)上梁有蚀,乃取十月廿八日子时偷修之,一如旧规,不敢异也。
(原平)龙潭祠宇记
龙潭祠宇,实秀篆超等之基,我藏之久矣,以待有德,予在篆山经览数载,常询人言,千户游公有大德,愚徒弟二十余人,按步至家,遇公外出,张氏呼童恳留,更深公回,喜出望外,欢游二日宿三夜,探其言行听他夫妻,果有大德,与言适相肖,遂送与千户公,星夜公同至龙潭,观其穴所,遂合公意,谋则得之,来年隆庆六年(岁壬申,西元一五七二年)又遇天缘,陡有吉果,于是阡穴兴工,先辟花胎三断,后定房奥门堂,建至年暮就完,予蒙皇恩召为国师,揣分奚甚,将起程时,忖思恐不复来,日后游家子孙,或听时师改易,有负予一片婆心。时值仓卒,未暇言评其细,故直出俚语嘱后人,日:美哉斯祠,上厅中宫,坐乾向巽,庚戌庚辰分金;右片外门楼,坐坤向艮,丁未丁丑分金,乃是格龙配合阴阳立向,内水涵蓄屈曲,切不可易,其屋高低阔狭,再不必移,至左右辅屋天池中,各架凉亭,作法通气,日后切不可砌塞,致气不通,必出狂人,尤须谨记。花胎阔狭,寸尺莫移。屋盖或坏,随坏随修,切不可重新再造,即不改分金,恐假伪罗经,有差错空亡之弊。总之惟望堂奥、墙基、花台、沟路定式,万世莫移,再嘱龙背两片窠肋,创作池塘,以养龙局,使龙井乾龙,富贵绵远,祠形系帐内将军大坐,又似美女怀胎,左片设一水圳,鑿涧灇水,当作琴瑟之音,五十年后子孙大盛,予嘱右片下砂手尾,多作层楼,送水居之可以获福,其余左片门楼外,不可架造房屋厕池,闭塞峰峦秀水,致害文人,溪背左楼之后,是劫曜之方,不可架造房屋,若多架造,名为退神送水砂,立见凶败,不可以其远而忽之,前面水直,予多作砂岡大畴屈曲制之,日后不可开田掘毁,窜名为退田笔,奚啻破财,不可以其小而藐之,子孙不听吾言,灾害并至,凶事如麻,能听吾言,百四十五年后,每纪必发有两科甲之人,官至府道。
阡穴地师三僚 姓廖名弼字梅林
谨誌
昭穆
原平(龍潭房專用):
惟賓先宗福 開家瑞有基 王廷一學士 世德永垂貽
景象輝騰日 勳名駿發時 書傳榮業紹 上國慶來儀
注:盘石房律诗一首四十字,除“惟开家基”四字无用外,余皆实用。
原平(龍山房專用):
士而志文維國典 民其好禮振家聲
槐庭啓運\千秋茂 立雪嗣徽萬古榮
楹联
原平磐石祖祠
門聯:磐裏珠藏精氣凝成瑞氣:石中王蘊輝光兆映文光。
堂聯:俎豆千秋滄桑劫後新輪奐:閩台一系祠宇重光舊楷模。
人物
王怡汉:诏安县秀篆陈龙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南京军区军事博物馆馆长。
王流溪:诏安县秀篆陈龙村人。徙泰国华侨,泰国王流兴制罐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廷秀:诏安县秀篆镇顶安村人。留美,获博士学位。美国数学教授、华人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会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