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tingguan 于 2019-10-23 12:04 编辑
《龙潭王游氏家谱》(2019己亥年版)第11页: 王怡汉、王泮派荣誉主编 王象袜主编 王彦执行主编 王辉胜副主编 龙潭王游氏家谱 (2019己亥年版) [size=34.6667px] 前 言
——承先启后,让族史连接未来
谱史文化的总结告诉我们,编修族谱是一个宗族兴旺发达的表现和要求,也是每位宗亲族人责无旁贷的职贵和义务。 如今-部新版本《龙源王(游)氏家谱》终于面世了,值此可喜可庆之际,我们仍须知情于几个问题。 其一,为什么会想编修新族谱。
这首先应该是“世盛修史家兴续谱”之缘故。我们如今正处在世盛族兴之际,是最需要最值得修请之时。
“我族至灵该磐石,斯方最早是宝生。”
我始祖王念八(宝生)公自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岁次甲午来到漳南,立足平石,开基秀篆,尔来至今六百余年。当年 祖公孤身而来,后创业、成家、养儿,不惜含辛茹苦,历尽人间沧桑,幸喜薪火相传。我们的祖公们,祖祖辈辈历经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家族发展史,而今我们已成为一支拥有二十几万人口的秀篆行派,开创了一片王(游)氏的诏 安新天地。其人口,在篆山早已占据半壁江山,在台湾(等地)已是密布多个县、市。 沐三槐堂世泽雄风,龙腾瑞气; 纳始祖地钟灵福气,潭漾清风。
正是五世祖瑞清公承祖德、继宗功、行义勇、立奇勋、创大业,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岁次王申开基龙潭,建造家庙, 奠基鸿业,造福后代。四百多年来,祖公行派,本固支荣,人才辈出。不论是早期,还是当代;也不论是篆山本土,还是 在台湾等外地都涌现出许多风流名士、贤达精英,为我族汇聚了一道荣华富贵的靓景。 “文物雄名登省榜,王游盛衍庆空前。”龙潭家庙(盛衔堂)于2013年元月荣列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族一件 可庆盛事,一份可喜荣光! 正乃尔,宗族的兴盛发达,我们引以为豪,她展示着我们面前一派美好的景象,她鼓舞和呼唤我们修谱,激励和鞭 策我们续谱。
其二,为什么需要编修新族谱。
编修家谱、从意义上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其三者各有 位置,各有作用。要是国无史,无以考国之兴替;方无志,无以证一方之源流;家无谱,无以辨一族之血缘。关于族讲意 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说过:“族谱是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团结(之史情文化形式),这是 中国人方有的良好传统,应妥加运用。”家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宗族联系以至团结的组带,它能增强包括海内外的 全体族人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对于增强我族及其乡镇的软实力、影响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的,我们 应当认真编修好、解读好和运用好我族之家谱。有了家谱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更好地识古、鉴古、博古和怀古。我们须知, 无古不成今,知今宜鉴古。自古以来都是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忘祖就犹如枝叶忘其根本。修谱、用谱旨在诱导族人尤 其是后昆认知祖宗、认同血缘、认可族训、认识宗亲、敦亲睦族,传承先祖崇德、敬业、尊祖、忠宗、爱国之精神,其意 义无疑是现实的也是深远的。 编修家谱,从道德情理上讲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说,古人就认为生有三件大事,即续家谱、建祖祠、修坟墓。认 为族谱是家族之大典,与祭拜祖构一样重要。还认为应当每十年或二十年修谱一次,若三十年不修谱,那是大不孝。的确, 修谱堪称是整个宗族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各姓宗族对于修谱都极之重视,就如国家、政府编修政史、方志一样,这是值 得借鉴和学习的。因此,我们作为王(游)氏裔孙,修谱是我们义不容辞要做和应做的大事。 编修家谱,从本族派下的流向态势上看,更是十分紧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国 家综合国力迅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族人和全国人民一样,经济收入大幅增长,幸福指数大加提升,族人已经 购买的商品房和落户安居的所在地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创业发展在神州的四面八方,繁衍生息在赤县的东西南北,其态势 展示着“乔木干枝,长江万派”的前景。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年复一年,天长地久,到那时那地的宗族人,当他们在“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的时候,如果手头有“一本家书(家之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就一定会想起唐代诗人杜 甫“‘家书’抵万金”的名句。当他们的子、孙、增、玄们驾车返秀、寻根谒祖的时候,这“一本家书”就一定会成为他们的“方向 盘”和“导航仪”了! 此外,从日前本族现有手抄家谱状况看,编修一部新版本家谱特别是有它的必要性。据了解本族少数人是有上代人留传 下来的家谱(指从始祖录起)的,只是大多手抄本,很少印刷版本。它们形式各异,内容也有出入,错漏也不少。这也许是多 代人传抄不慎而致。但值得肯定的是,其中有的手抄本在世录版块上或是在祖德传载上还有着较为详细的记录,为上祖的生 平及其功德的传承有它的功能:为贻知祖德于后世起了重要作用。不过从总体上看,族人保存的现有族谱为数还不多。据了 解在“文革”时,在“7、25”洪灾时,在迁居时…‥,废除、损失和散失了不少的族谱。现在大多的族人不易看到,还有的人 不知族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原有的族谱其内容也较单调,只是在世录上且是各在自己的支脉上的记载,可谓形式单一,内容不全,派支不广,未 能很好地反映和表现出本族始祖以来衰兴、弱强、达盛之族史。然而诸如此类情况应该说也是正常的。因为在以往的那些年 月,谁都不能不受历史潮流、思想意识、传统观念、组织机构、经济状况、印刷技术和谱牒常识等方面的局限。可如今时代 不同了,机遇可谓干载难逢,我们已有了各方面的优势。因此,搜集抢救现有点滴零散的谱料,编修一部较能反映始祖以来, 以我五世祖派下为主,各支脉多方面兴旺发达的系统化、规范化、图象式、图文并茂的新版家谱是非常迫切需要的。总而言 之,编修新版家谱,可谓时势之需、族人之盼、学者之责。修谱是对先祖虔诚、祈先祖庇佑的善行;是传承祖德、溯古传今、 让族史连接未来、始谋后世、薪火相传的义举,是上可告慰祖宗、下可昭示后昆的盛事。 其三,为什么能编修出新家谱。
家传祖德,千秋世泽;谱写宗荣,百业腾飞。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里,尤其是在五世祖瑞清公490周年华诞之时,新版《龙潭王(游)氏家谱》终于面 世了,其意味尤为深长!眼前的一本本家谱,散发着-阵阵墨香,勾起了我们对于修谱萌想、定夺、着手、投入和成书的回忆。 今天,我们能有这新版家谱,是由于诸位宗亲有诚心、有意向、有热心、有意兴,经多年的酝酿、打磨之后,在本宗 理事会象袜会长的支持下定夺修谱的产物;是在编委们整整历经三载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倾心尽力、千辛万苦的劳作下, 更是在各位宗亲父老、兄弟,既从精神上也从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下而获得的成果!值此,编委会特向所有珍视《家谱》, 并为《家谱》作出支持奉献的宗亲、长者、方家、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并祝福大家幸福安康、事业发达、财丁兴旺、 福寿骈臻、万事胜意、合家平安! 此刻,我们也特抒感言两点。
一是荣幸:“荣光五彩,幸福干样。”《家谱》的编修工作对我们编委而言,堪称是三生有幸的盛事。它既是次难得的 机缘,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履责,更是一次学习族史、了解族史、增识族史、感怀族史的好机遇,因此我们深感荣幸。 二是诚引:“诚心实意,引玉抛砖”。因为常言道,世间万物没有十全十美,没有最好,只有较好、更好;又因为修谱工 作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我们坦诚承认,在编修工作中,我们虽作了刻苦努力、投工投劳、辛勤劳作,虽然经 过了各房代表审核谱稿,但囿于我们的能力、水平和经验,新谱不可能完美无缺。尤其是资料搜集不全,也可能是事情斟酌 不周,难免会出现遗漏和纰漏,不妥、不准、甚至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故此我们真诚欢迎各位宗亲、长者、方家、朋友批评 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时更正,以更臻完美,并敬请大家海涵,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修龙潭族谱,写乔木干枝,岂非一本?
列王姓宗桃,分前溪万派,总是同源。
是啊!宗亲父老、兄弟们,我们同根同源,我们同祖同宗,此时我们怀古抚今,情不自禁。在我们怀念先祖之时,我们 要登高望远更加珍重我们的今天和未来!光大祖德,敦亲睦族,这是先祖的遗愿。继往开来,泽遗后胤(yin),这是我们的职 责。我们决不能辜负先祖的遗志,要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事业做好、做大、做强。用业绩续写族史,让族史 连接未来! 正基于此,让我们携起手并起肩,同修共悦(阅)“一本谱”,共热同抒“一本情”! 愿这“这本谱”,续写至干秋万代。盼“这本情”,传遍到五洲四海!
编者 草于己亥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