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常乐居士 于 2019-7-13 03:39 编辑
6月28日至7月2日共计5天的外出实践考察与现场交流学习活动,28日大部队从轻工学院集体出发前往玉石之都揭阳阳美。由于我个人29日上午要参加“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的答辩,只能在29日赶到福州与大家会合。据悉在揭阳主要是参观张炳光大师工作室,张炳光老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阳美翡翠玉雕非遗传承人,参观期间张老师还给大家授课。 早在2015年我便和张炳光老师结缘,他有到平洲出差时,时间允许就会抽空到我工作室指导,更时常指点我对翡翠创作的心得。无巧不成书,阳美一年举办两场的“揭阳玉都大讲堂”也在29日举行,活动邀请了:海派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雪涛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老师。学员们刚好遇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我错过盛会,也错过与潘老师叙旧的机会。
恩师代表作《猫视眈眈》 29日晚上,我抵达福州后,先行到我师傅工作室—晋安区福兴特艺城,不巧恩师刚好到山东出差。师傅邱瑞坤,是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尤善刻猫,人称“猫王”美誉。
在自己学艺时的旧作前合影 与师姐等人品茶论艺后,我便赶往仓山与大部队会合。
30日一早我们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来到“石之瑰宝”原产地—寿山村。 寿山村的“田黄两亩地” 冯久和大师雕刻的群猪可谓一绝 陈敬祥大师的代表作《求偶》 抵达寿山村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国寿山石馆”,该馆主要由3个展示区组成,即:寿山石原石展示厅,荟萃寿山石原石100多个品种,展现了寿山石一千多年的开采历史;寿山名家、名雕展示厅,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历代名人名家代表作。中国寿山石馆承载着寿山石文化的沉淀,具有深远且标志性的意义。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寿山石古矿洞,古矿洞十分凉爽,就是个天然的空调房,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古矿洞恰似一个引人入胜的地下迷宫,可以让人真切感受到寿山石开采的艰辛历程。 寿山石矿洞探秘之后,我们又到山上寿山废石区翻捡石头,体验一把捡漏的乐趣。
由于乌云密布,暴雨即将来临,于是下午三时许便回程,我们下山一路雨水,到了山下发现与山上大不相同,居然没有半点雨露。约5时许,我们来到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虽然当天是周末休息时间,但是挡不住福师大师友们的热情,蓝泰华教授及同学们早早在师大等候我们的到来,蓝教授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
郭懋介大师寿山石遗作 林飞大师寿山石作品 南后街田黄阁合影 张志在大师寿山石作品 张志在老师工作室合影 当晚,在寿山石青年雕刻艺术家徐庄坚兄长陪同下高老师、尹老师和我来到南后街三坊七巷,我们参观走访了寿山石展览馆、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张志在老师的工作室。
后又有五位同学与我们在徐庄坚老师工作室会和参观学习。
“石出寿山,艺出鼓山”。7月1日早上,大部队来到晋安区鼓山,大家先到樟林东方石艺城,各自参观与淘宝,我也顺便买了些工具,并买了块雅安绿原石。
10时许,我们来到寿山石交易中心,蓝教授安排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与我们进行座谈,郑幼林会长也抽空出席此次座谈会议。
寿山石是“国石瑰宝”,是“四大印石”之首。寿山石得天独厚的材质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品种从外形、色彩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由于中国寿山石日益枯竭,政府控制禁采;近些年各种相近印石品种涌向福州市场,特别时老挝出产的叶腊石,十分接近寿山石,有赖老挝石的出现,使更多的年青从艺人员有了性价比高的雕刻载体,让寿山石雕刻艺术文化得而延续。
1日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返回广东,并于当晚抵达潮州。
2日早上,我们来到了西湖工业区“辜柳希大师木雕工厂”参观学习。
辜柳希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潮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传承人。
在中国四大木雕派系中,潮州木雕是由过去闽粤汉族潮汕、客家民系的寺院、祠堂装潢中发展过来的。小时候的我曾沉醉在这样的民间艺术氛围之中,我的家乡客家古镇“秀篆”里,有很多寺庙祠堂也都还有我的“杰作”,如:木雕贴金、八仙过海、郭子仪七子八婿“满床笏”等。
在立体通雕等方面有着潮州的特色。在手法上,潮州木雕构图层次多,有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透通雕等多种手法,是需要人工在木头上一层一层地雕进去。在题材上,潮州木雕多反映的是潮州当地劳动人民的风土人情,所以辜柳希老师的作品也会出现“龙虾”“蟹”这样的题材。在用途上,现代潮州木雕不仅用于收藏,也广泛用于楼宇装修,市场实用性很强。
虽然平时经常在出差和创作的道路上,采风考察也已经成为我的常态!但是一大波人同行外出实践考察与现场交流学习还是第一次,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多举办,自己也争取能够多参与进来!感恩一路相伴的师友们!此次闽粤之行真是不虚此行!
记得在开班仪式上叶军峰院长说过:“进了轻工门,便是轻工人。”虽然培训和游学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自我的提升却不曾结束。成为本次研培计划培训班的一员,除了最初的激动与喜悦之外,感受更深的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每一位学员,想必和我一样对玉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消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创作水平,让我们雕刻创作更有艺术价值,让更多同行参与雕刻艺术,并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最后,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玉雕从业人员的关心与厚爱,衷心感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周到服务。(2019年7月10日)
作者简介:
黄日富,字旭升,福建客家人、弘石坊主。一级/高级技师。幼承祖父艺术熏陶,对书画、雕刻情有独钟。 现为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广州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工艺美术大师、全国玉雕行业“优秀人才”、贵州名匠、福建玉石雕刻师、罗源玉雕名师、广东省宝协岗位技术能手标兵、荔湾十佳异地务工人员。 作品擅长以先民奋斗史、乡土风情表现爱乡爱国情怀;手法独具匠心、作品意境深远。从艺以来,作品屡获百花奖、天工奖、神工奖等国家级奖项、省市级金奖、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工作之余,还从事室内外景观设计,研究两岸民间族谱、参与宗教文化艺术创作,作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福建电视台、佛山电视台和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引用转载。 宜将拙手雕万象,愿以冰心付艺林。
|